演講資訊

專題研討(108/05/17) -- 劉說安 教授/院士(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

題目:太空之眼-揭開全球環境變遷面貌

主講人:劉說安 教授/院士(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

時間:108年05月17日(星期五13:00 - 15:00)

地點:臺北大學三峽校區社會科學院社B02教室

演講摘要:

本次演講期望以較為淺顯介紹專業的方式,分享講者的學術歷程及成果,從說明其專長「遙測」之意涵切入,即透過不接觸目標(物)的情況下,來探測及進行量測或判斷目標(物)的特徵及現象。首先介紹國內外常見「遙測」資料收集的平台,即各式衛星資源,如美國Landsat系列衛星、法國SPOT系列衛星及台灣福爾摩沙衛星等;接著以講者近幾年研究成果當主軸依序展開,分析衛星資料如何應用於觀測及研究快速變遷的地球自然地景及生態環境,如冰川退縮、颱風、水災、農損、震災、及乾旱等。前述變遷不僅受自然界演進影響,也深受人類活動所干擾,如城市發展(蔓延)、空氣汙染及經濟產業變化等,而加重生態環境之負荷。本次演講也介紹「遙測」資料應用於區域性生態環境脆弱度的評估及提供保育政策建言,接著拓展研究範疇到全球性,標示出全球生態環境受到自然及人為干擾嚴重程度的分布圖,提醒世人正視環境復育的艱鉅挑戰。

展望未來,地球自然地景及生態境變遷與人類生存與發展息息相關,我們如何藉由太空科技與衛星觀測技術,針對全球整體及區域環境進行廣泛、長期、連續與即時的監測,建構一個可以協助人類解決種種問題的地球觀測系統與空間資訊平台,才能降低甚至避免災害發生時可能帶來的損失。這樣的期待,必須仰賴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努力,推展各專業領域的科技,例如各種觀測系統的設計製作、影像及資料處理技術以及各類科學知識的探索等等。

主講人

本次講者獲得國立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安娜堡校區電機工程碩士學位、大氣太空科學碩士學位與電機工程暨大氣海洋太空科學雙博士學位。現職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終身特聘教授。曾獲國立中山大學頒發傑出校友、兩大學頒予講座教授、榮膺兩科學院院士(俄羅斯聯邦工程科學院及國際宇宙航行科學院)。專長遙測,致力遙測科技發展、應用遙測資料於防救災、精進GNSS(含GPS)掩星觀測理論、提昇衛星氣象研究與預報、推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科技人文整合及科普教育等工作逾20年,透過學術著作提出創新遙測理論及技術,完成一百三十篇學術著作;2010年出版專書一冊,於近五年(2014至2018)發表共計28篇SCI等級論文(Total IF =87.815)。其學術著作迄今一共被引用3021次。